创意金融

标题: 起底信用卡催收业务出现的那些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数学老师碎碎念    时间: 2021-8-10 15:42
那会在北京中国银行还和一家天马的外包公司合作办卡呢[捂脸]
作者: 信用卡董峥    时间: 2021-8-11 08:22
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是如何出现的,这是很多卡民很想了解的事。当年有幸曾参与过这个业务的改进与推动工作,也是信用卡催收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本文就为你揭开信用卡市场化催收业务的起源。[耶]
作者: 信用卡董峥    时间: 2022-3-29 00:15
标题: 起底信用卡催收业务出现的那些事
摒挡一些早期收藏的资料时,竟然找出在2001年从事信用卡催收工作时的几页“催收回款记录单”,以为早就被沉没于20年的时光河流之中了,没想到却尘封在一个资料袋里,默默地陪伴我走过20年信用卡之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把这套“催收汇款记录单”的图片发在朋侪圈和头条上后,引来不少关注,有的人问透支后被催收的金额为什么这么少,也有的人询问当年就有信用卡催收这个业务吗?
有这些质疑是很正常的,由于当时国内信用卡市场尚未开放,本日信用卡市场的主流人群,在当年都还没有接触过信用卡,也就不大概了解当时信用卡市场的特点。笔者作为较早接触信用卡的人,参与过信用卡业务链条中的很多领域的工作,特别还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催收工作,借此机会也让读者了解一下信用卡市场化催收业务的由来。
信用卡市场化催收业务的起源

在信用卡市场开放之前,国内信用卡市场中流通的主要是“准贷记卡”,这类产物的特点:存款有息、透支无免息期,且没有最低还款的方式。都明白的一个原理,就是只要是信贷业务就一定有信用风险,而一旦出现风险就需要举行债务催收和追讨。因此,信用卡的催收业务很早就相伴而生了,但是具体出现的时间还需要向老一辈信用卡业务工作者举行考证。
虽然催收与信用卡业务密不可分,但是在90年代的信用卡业务却有一个特点,则是本日很多卡民所不曾履历过的,那就是办信用卡需要担保,形式包括有自然人担保(发卡银行对担保人也要举行资质检察,有经济本领的才可作为担保人)、质押/抵押担保(主要采用资金担保为主,申请人在发卡银行存入定期存款,存单由发卡银行盖章,表明存单在信用卡有效期内不得提前支取),以及单位担保等几种。也正是由于担保方式的存在,信用卡一旦出现逾期情况,发卡银行可以向担保人或担保单位举行追偿,或者使用担保资金举行偿付。也正由于如此,当时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催收工作在力量上比较单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九十年代末,随着信用卡外包行业的出现,信用卡业务模式出现了庞大的转变,也成为信用卡业务开放的“信号”,即在与发卡银行相助的信用卡外包机构管理信用卡,开始免除向银行提供各类担保的流程,申请人只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各种单位证明,就可以申请到信用卡,而银行仍旧采取原有的业务流程。信用卡的外包业务也是传统信用卡发卡业务的市场补充与延伸,笔者也是在这个时间迈入到信用卡行业的滚滚洪流之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时间,信用卡在市场中的普及率不高,很多人对信用卡并不了解,最重要的是,由于透支消费观念还没有走入生活,在笔者从业的1999年,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仅为2300万张,还包括处于就寝、止付、注销状态的,因此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范围也很狭窄,通常都是一些高档涉外宾馆酒店,即便是一些针对国人的大型商场可以使用信用卡,但使用也极少。笔者是1994年拥有了首张中行长城信用卡,1995年第一次在商场消费时,照旧在存了钱之后使用的,对“透支”一词照旧非常避讳的,也代表了当时国人对信用卡的普遍熟悉。
市场化发卡模式的出现,简化了银行办卡繁冗的手续,以及审核流程,一方面为信用卡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出台的时间,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由于发卡银行尚未做好信用卡市场化风控的预备工作,因此在与信用卡外包机构签署相助协议中,都将由此产生信用卡透支逾期款项也由外包机构承担,也就是说,信用卡外包机构,不仅要资助银行采用免担保方式发卡,还要承担所发卡的透支逾期款项向发卡银行举行赔付,再由外包机构向持卡人举行催收。国内信用卡的市场化催收业务正是在如许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何被催收透支金额如此之低

关于“记录表”所记载的透支金额较低的问题,就要了解一下当时信用卡业务授信的机制。
实际上,早期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不像本日,可以根据持卡人的综合情况评估举行划分,可以有几千到几万、几十万的额度。而当时个人信用卡透支额度通常只有两个:金卡5000-10000元、普卡1000-5000元,没有本日很多卡民所追求的“提额”。
一样平常来说,当时的金卡是需要一定的企业职务要求的,以是一样平常用户险些办不了,只能申请平凡卡。从银行按照传统流程申请的信用卡通常会获得5000元透支额度,而委外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发卡,只给了2000元额度,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所发用户的信用风险规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尽管当时对信用卡逾期风险的认知照旧非常初级的,笔者在从业之初甚至曾经幼稚地以为不会有人用了信用卡后欠钱不还的,这个熟悉在被调入催收部门后彻底被击破。虽然早期透支额度不高,委外机构也开始设立了催收岗位,但是催收工作完全是原始状态的人工催收,没有任何技能手段辅助,只能依靠电话向逾期客户举行沟通,要求他们实时按照欠款金额偿还款项。
初涉催收业务,制定催收规则

步入信用卡贩卖工作一年多时间后,因故被转入催收岗位。虽然对信用卡团体业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熟悉,但是信用卡催收工作在当时对我照旧完全的门外汉,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当时公司在催收岗位的只有一位大姐带着一个小女孩,催收总额有100多万元,而月回款金额仅为6万多元。按照如许的速度,回款情况不容乐观。于是,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催收工作应该怎样举行才华有效进步催收回款总额。由于当时缺乏与银行的联网系统,甚至催收连电脑都没有配备,只是依靠银行定期打印的欠款人名单,通过电话向其催收。
根据如许的工作流程,感觉到客户信息过于单薄,用户的重要信息均不知晓,尤其是所在企业信息的缺失,根本无法对其职业的综合情况举行评估。为此提出要求,用一个月时间将所有逾期客户的申请表中的信息重新登记,基本上把握了完整的综合信息,对下一步举行有效催收打下基础。

同时将逾期时间不同的逾期客户举行了区分,分为:欠款>180天、90天




欢迎光临 创意金融 (https://www.vipjinro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