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金融

标题: 360度解码数字科技驱动平台经济新时代——科技向善还是科技作恶 [打印本页]

作者: 哆啦云    时间: 2019-10-4 17:37
标题: 360度解码数字科技驱动平台经济新时代——科技向善还是科技作恶
扶持平台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政策规划予以推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夯实新业态成长基础;切实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等等。
平台经济成为主流经济模式

平台经济并不是一种完全崭新的商业模式,早年经常提到的中介公司所扮演的就是平台型企业的角色,西方最早可溯源到古希腊的集市,中国更早要到夏商周时期货币开始广泛使用的时期。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传统平台型企业的业务活动容易遭遇地域、时间等限制,平台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借助于互联网络,人们能够突破沟通交流的空间限制,电子支付技术和现代物流服务又给人们在金融交易和实际货物交易方面带来极大便利,各种平台由此迅速建立并不断扩张。以电子商务平台为突出代表的各类平台服务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和人们的消费方式。近年来,平台型企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外的谷歌、苹果、脸谱和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近些年受到广泛瞩目的企业都属于典型的平台型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中,有60家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平台类业务。时至今日,具有高度粘性的平台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智库全球企业中心(CGE)的数据,2015年年底,仅44家总部设于硅谷的平台公司总市值便达2.2万亿美元。其中,苹果的iPhone堪称平台运营的典范:任何人都可以编写应用,但这些应用需通过严格的测试,且30%的销售总额归苹果所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字科技赋能平台经济

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加便捷、低成本信息交流,使用户快速大量聚合,信息传播边际成本、基于社交和协同共享的销售成本将趋零,大面积铺设线下网点的传统运营、分销模式面临被颠覆。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已经大量侵蚀苏宁、国美、新华书店、华联等传统卖场。随着消费场景、消费行为、消费偏好、细分消费群体日趋复杂,以网点为显著特点的线下模式已经不合时宜,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和迭代,平台经济运作已从营销驱动到数字科技驱动、互联网驱动,其高效、精准、实时、锁定、低成本等价值优势凸显。
由此,可以认为:一是金字塔型、大象型企业将被平台型、扁平化、创新型企业取代,固定资产规模和全职员工数量不再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唯一标准;二是互联网带来社会化大协作和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精准,共享经济超级独角兽企业形态为“巨平台+海量市场末端”,大平台+小企业+创业者+消费者的自由连接体与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一家独大、店大欺客的托拉斯垄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平台金融到平台金融科技的嬗变

平台经济在金融领域衍生出了平台金融模式,也就是金融机构聚合各种资源,构建平台,为加入平台的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服务、撮合服务。例如,华夏银行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探索“平台金融”服务,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服务,打造的是“小企业的未来银行”模式。企业可在这个平台实现电子保理、未来提货权电子保兑仓、电子订单融资、电子采购融资、商品交易市场优先权处置、商品交易市场保证担保融资和商品交易市场未来提货权电子保兑仓等在线融资模式。
再如,早在2012年中国银行推出开放平台——中银开放平台,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的开放,以API方式向广大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简洁的金融服务,吸引广泛的行内外资源混聚,构建终端用户、开发者、银行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平台发展至今,覆盖了移动支付、投资理财、贷款融资、账户管理、消费金融、跨境服务等全方位业务类型。
消费金融的平台经济化已成为主流,整合各方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心、更满意的服务,而不是单干、蛮干的独角戏。例如,阿里、京东、当当等电商网站聚合了大量商家、金融机构、征信等服务机构,建立了基于消费者行为画像的在线征信系统,消费者能够使用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信用卡、消费贷、消费分期等多类消费金融服务,便捷高效购买到心仪商品。工行、招行、建行、桔子理财等金融机构也建立了电商平台,中国银行、重庆银行、湖北银行、盛京银行、重庆百货、360、携程等一大批电商、互联网、金融、商业等企业还参与发起了消费金融公司。
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成长历程看,从电商、支付到新金融新经济生态圈完整布局的全球化金融科技平台型超级巨头。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实现年交易量5万亿、5亿活跃用户、1000万家淘宝店主和天猫商家等庞大业务和数据规模。电子商务等消费服务带来的支付、征信、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以及经营用户资源、流量资源对其他金融服务带来的营销效应,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一家平台金融科技巨无霸企业水到渠成。
其一,围绕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科技带来广泛用户应用需求,在支付、信贷、理财、征信、风控等金融业态、业务、产品、服务实现互联网化和高效便捷体验,以技术普惠优势迅速在C端做大业务规模和应用场景。作为新金融市场主体,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市场竞争,助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二,平台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过去关注和服务较少的长尾客户突围,更加尊重、满足长尾客户需求,使得金融科技企业与长尾客户形成共生共促关系,也有利于其从平台金融科技向更高阶的生态金融科技升级。
其三,结合平台金融科技企业自身不同业务板块做大做强和协作共进,以及产业链融合整合需求,将金融科技赋能B端(如银行)和服务于跨行业、跨区域的“金融科技+平台金融”构建,形成规模化和高价值(高估值)的平台经济体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平台金融科技警惕异化为排他性、掠夺性利益集团

平台金融科技在兼容并包、整合资源后,可能比传统金融机构在业务规模、边界、竞争力更强,而核心企业受益最大。一些平台金融科技企业在迅速做大规模后,核心企业基于上市公司、股东对效益指标刚性要求,创始团队对更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成就感痴迷,利用中心化技术、资本、资源不对称优势,占用、盗用平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资源(如用户大数据、长数据),野蛮收购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小科创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异化为“让我没有难做的生意”,反而形成封闭式平台闭环。
这类平台金融科技模式在进入成熟市场经济体,往往遭遇反垄断监管干预和市场排斥,无法解释清楚中心化机制下如何做到技术向善和不作恶。例如,一些欧美国家及其消费者对于来自中国的电商、互联网金融企业较为排斥,就是源于其对用户大数据的商业化收集、占用、处置和传播处于“灰色地带”。
更有悲观者认为,全球性平台金融科技超级独角兽对数据信息的垄断,甚至会削弱国家的政治聚合力和国家中心意识,导致少数技术超人和企业精英掌控金融规则和政治经济,普通人成为失业者、失权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简介

刘洋研究员,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消费新时代与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研究专家,广义消费金融、消费新时代、消费区块链等理论提出者,2017十大新金融畅销书作者,《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股民随身宝》《区块链金融:技术重塑金融未来》《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等10多部消费经济、普惠金融畅销书作者,20多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新闻媒体聘任的专家顾问、研究员、兼职教授、研究院(副)院长。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咨询智库项目200多项,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财经、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等几百家媒体转载、采访和报道其学术观点,培训、演讲500多场,学员百万人次。(咨询热线:18612399807、13980558726、1337173999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光临 创意金融 (https://www.vipjinro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