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金融

标题: 资本宠儿竟成弃子?51信用卡一年市值缩水八成 [打印本页]

作者: 钟意金融    时间: 2019-10-25 10:35
标题: 资本宠儿竟成弃子?51信用卡一年市值缩水八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月21日,51信用卡股价“闪崩”,最低触及1.58港元。
本周一,51信用卡公司突遭杭州警方调查。当日,51信用卡(2051)股价“闪崩”,一度跌逾四成,跌幅收缩至35%后紧急停牌,市值蒸发11亿。
突袭之后三天,股价依然堪忧,其他互金中概股也受波及。51信用卡刚被查,随即就有多个政策信号接连发出,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马甲换了,内核难变,行业或再迎洗牌期。
顶着上一波洗牌的压力逆风上市,51信用卡在港上市以来,市值缩水已超八成。第二波洗牌将至,还会接着跌吗?
内地股民对51信用卡评价不高
51信用卡上市前,一度是资本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当年新湖中宝集团老板黄伟再三约见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立马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随后又分次投资了1.5亿美元。这样的往事,在江湖中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投资人看好的是51信用卡的商业模式,即通过手机APP将多个信用卡账单邮件信息打通,帮助用户管理多张信用卡之余,获取上亿级别的用户。再基于信用卡使用场景,杀入借贷市场,形成从工具到交易的闭环。
这样一个“独角兽”,上市之前有几家券商给出200亿-3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如今看来,颇有些意外。51信用卡最终发行价定为8.5港元,上市当天一度蹿至9.55港元,51信用卡最高市值也诞生于此刻,108亿港元。
上市之后,先是短短半年不到,股价就在去年年底腰斩。随后好不容易爬到近7港元后,再次直泻而下。截至昨日收盘,股价不到2港元,市值仅剩22.92亿港元。一年多时间翻云覆雨,看来资本市场对其业务模式认可度并不高,警察调查事件只是加速了市值的蒸发。
8月28日,花旗集团研究团队在51信用卡发布今年中期报告后,给予该公司“卖出”的评级。香港泓瑞源金融证券策略师岑智勇对南都记者分析称,该股业绩不好,一直录得亏损,投资人不喜欢。
内地股民也对51信用卡评价不高。在雪球、富途证券、东方财富等多个股民社区中,南都记者均发现对该股的负面情绪较多。即使有正面一点的声音,也是在观察何时进场,通过短线操作套利。21日,该股跳水,停牌之前,就有不少股民表示要进场抄底。针对内地投资者的态度,富途证券分析师秦忠杰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停牌前暴跌,而公司澄清之后,多空分歧仍比较大,再加上投机资金进入,所以当日成交量显著放大。
主业撑门面,副业冲业绩?
从业务层面看,51信用卡上半年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和介绍服务费占比超七成,这个比例从2016年至今几乎未变。记者查阅51信用卡招股书,2015年的收入构成中,最主要的却是信用卡科技服务费。
孙海涛决定开始做信贷,也是相信了一些投资人的观点,不做信贷赚不了钱。如果仅仅是一个信用卡账单管理工具,那么51信用卡的用户就属于低频的交易型用户。要从他们身上赚钱,第一,让每个用户每次贡献的价值提高;第二,延长每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基于此,孙海涛决定利用信用卡生态圈的天然资源。
实际上,51信用卡确实有一部分忠实粉丝,但并不是借款人,而是拥有多张信用卡的人群。很多股民在投资社区表示,还在使用51信用卡APP,正是因为能够用一个APP管理多个银行的多张信用卡,避免错过还款时间。这正是51信用卡的对外宣传重点,打着服务信用卡人群,做信用卡科技服务的名号,让用户感觉其客群层次更优质。
但从上半年的报表来看,51信用卡针对性扩张了非信用卡持卡人的信贷服务,平均贷款额和贷款期限上升,相当于服务了更多风险更高的“次次贷客群”。为了博取好感,又要冲业绩,51信用卡把不赚钱的“主业”放在显眼的位置撑门面,而把赚钱的“副业”信贷业务有意识地放后了一步。这次风险爆发,占其收入超七成的信贷业务才更加频繁地见诸报端。
事实上,51信用卡旗下的P2P 51人品业务体量也不小,根据事发后孙海涛本人在微博的回应,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的待还余额为97亿元。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监管层已经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在贷余额再降25%,这意味着51信用卡不仅要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有效催收,还必须压减一部分盈利空间。不过当南都记者问及51信用卡方面,P2P业务未来有何打算,是否逐步压缩甚至不做时,对方表示无法给予回应。
当互金公司都在做助贷业务,曾经有做P2P业务的公司都已迅速缩减了P2P资金,而转向对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等持牌机构的资金,51信用卡在这块转得不算快,截至2019年6月,其机构资金占比50.5%。而360金融Q2财报显示,机构资金占比已超过85%,未来全量业务或将都来源于机构资金;趣店力推的“开放平台”机构资金占比65.7%;乐信Q2期内,78%新增借款来自于金融机构,并与超过10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拍拍贷Q2期内机构资金促成借款金额占总撮合金额比例已提高到44.8%,并贡献了40.2%的经营收入。在目前行业以清退为主基调的当下,51信用卡和拍拍贷面对的压力可能相较于其他家会更大一些。
岑智勇也认为,51信用卡必须转向与银行合作,才有出路。同时,必须提升数据整合能力,提升效率。而51信用卡在半年报中提到,2018年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分别下滑9.8%、30%、30.7%。尤其是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大幅下滑,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研发支出的下滑足以引起注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月24日,51信用卡股价稍有企稳。
数据是生产力,也是拦路虎
关于警方调查事件,面对外界猜测,51信用卡回应公众称是委外催收所致,否认了调查与“爬虫”业务相关。但业内人士的怀疑并未完全消除,而这对公司后市的表现也存在一定影响。岑智勇分析认为,51信用卡需要在数据储备上更上一层。但数据问题也是目前业内人人自危的敏感词。
此次,51信用卡被质疑因为“爬虫”业务而被调查,公司立即公告回应称:“留意到网络上流传本集团泄露个人资料及非法盗取个人资料的传言,仅此澄清:本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51信用卡在其招股书中曾表明:“我们收集及保存的数据种类包括个人数据(包括名称、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户资料、手机号码)、账单数据(包括信用卡数据、电子商贸账单、住房公积金结余)及交易数据(包括增值及套现记录)。有关数据存至云平台及线上数据中心加密数据库。所有数据根据我们内部控制政策保存最少五年,有关数据由用户拥有,我们有权根据用户授权使用有关数据。”据此说法,保存这些数据是否行业同行的“潜规则”,那么触碰不得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表示,各种运营商会以各种理由“合法”保留用户数据,但无法杜绝运营商“不合法”使用。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用户很多时候是在不知情或者未得到充分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情况下“授权”运营商使用了或者变相出卖了自己的隐私数据,而事后又很难维权。他指出,现在由于爬虫被抓的案件,大多是运营商举报其他公司方面爬取了自己积累的用户隐私数据,而并非被侵权的个人用户举报。
互金股估值的迷思
互金股到底能不能投资?一直也是业界争论的焦点。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上一波雷潮时,纷纷宣告转型,行业龙头的几只美港股上市股票,更是动辄将金融科技的外衣披在身上。不过,这也难以阻止该板块股价的接连下跌。
51信用卡上市后市值暴跌,是因为互金股在港股为人所误解?还是对于51信用卡不甚了解和信任?香港耀才证券研究部分析员邓均乐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香港有不少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上市公司,但大多以综合资产管理业务为主,所以市场并没有太大直接比较的空间。不过,2018年下半年出现网络借贷平台集体倒闭事件,整个P2P网贷行业出现震荡,令投资者担忧行业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才给予此类公司估值下调。“这是51信用卡上市后股价一直下挫的主因。”邓均乐如是说。
而秦忠杰认为,互金行业因为客户资质较差、资产质量不透明、对经济波动比较敏感,所以普遍估值比较低,包括美股上市的趣店、乐信、360金融等,估值都不算高。陈文也指出,互联网金融整顿以来,金融科技企业的估值普遍下滑早已经成为趋势。他表示,51信用卡的市值下挫并非是市场对于信用卡业务看淡,事实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零售银行估值屡创新高,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包括信用卡业务在内的零售金融看好。“而对51信用卡,投资人会疑虑,这种信用卡管理、撮合贷款业务的护城河是否足够宽。这很难获得市场的一致看好,因为营收和利润主要来自并不具备高估值基础的贷款业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行业观察:新一轮洗牌期来临,助贷半身埋土?
互联网金融中概股的集体下挫,背后是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行业(P2P)的瑟瑟寒冬。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462家网贷机构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
随着51信用卡被警方调查,两个政策文件也被热议。一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9年10月2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非法放贷意见》),第二个是昨日银保监会发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
互金专栏作家、资深互金观察者毕研广表示,这份《非法放贷意见》可以说对有规模的民间借贷是“一剑封喉”,而补充规定也让一些助贷机构半截黄土埋身。他认为,政策对于纯助贷、纯导流的互金公司来讲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助贷公司从中扮演担保的角色,不管是否替金融机构做风控,如果在助贷过程中,对债权进行“担保”、“回购”,就等于对债权进行了兜底。这样一来,从业务角度上说,容易引发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催收风险。
陈文向南都记者指出,当下监管政策下,现金贷企业已经不太可能有生存土壤,一是数据爬虫被打击使得线上获客以及线上风控很难做,二是催收规范持续加码使得贷后管理难度大大加大,逾期率、坏账率激增。对于非持牌的个人信用贷市场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非法放贷意见》规定的高利贷红线和入罪规定,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也表达了她的看法。她认为,穿透式监管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们已经被监管规定围追堵截到十分狭小的范围,目前尚在合法领域的非持牌类业务,也就是助贷发展尚可。“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办案经验,高利转贷罪的频率较高,”她提醒道,“利率多少是‘高利转贷罪’?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没有说明,不过真实案例中低于年化24%也构成犯罪。”
未来,互金行业的出路无外乎是转型助贷、小贷(或部分消费金融)或科技输出三大类。消费金融需要应用场景,科技输出有技术门槛,助贷成为涉及P2P业务的互金公司转型的最“捷径”,但卡在高利率转贷、催收上的“紧箍咒”是愈发紧了。
策划:谢艳霞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光临 创意金融 (https://www.vipjinro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